在反洗钱日常监测中,涉毒资金的监测是一个重点,在我国制毒贩毒多发地区,有的建立了一套涉毒反洗钱监测模型。最近四川攀枝花卢××等人银行账户的异常交易行为就触发了这一监测模型的预警阀值,从而破获了一特大系列贩毒案。
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负责人表示,按照我国《反洗钱法》及《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当金融交易达到一定金额或符合某种可疑特征时,金融机构应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在本案中,卢××等人的账户就触发了监测模型的预警阀值。”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攀枝花某商业银行在监测交易时发现,卢××等人账户交易存在异常,从2012年至今相关账户往来资金达5.3亿元,涉及交易对手账户2300多个。
2015年初,该金融机构通过系统监测并上报“关于卢××等人银行账户涉毒洗钱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经过初步分析后,形成“关于卢××等本人银行账户交易涉嫌毒品犯罪”线索,并移交公安部禁毒局。
2015年5月13日,公安部向四川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交办该线索。结合案件情况,四川成立专案指挥部,对该案立案侦查,专案代号“5·13”。
根据这一线索,警方顺藤深挖,掌握了活动在本地及在周边贩毒团伙涉毒资金运作情况。
攀枝花市警方通过对公安部“5·13”专案重点人员与禁毒反洗钱金融情报监测移送的线索进行分析比对,锁定贩毒重点嫌疑人吉××等人。
2016年4月17日,攀枝花市警方发现嫌疑人将一批毒品从云南运回本地藏匿。18日攀枝花警方判明情况后展开行动,在攀枝花市西区将吉某、阿某等7名嫌疑人抓获,缴获毒品海洛因15.27公斤,扣押现金两万余元及银行卡等物。
攀枝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5·13’专案是开展禁毒与反洗钱工作合作,创新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新模式、寻找新方法的一次探索和尝试。通过获取涉毒资金线索进而查明涉毒资金网络,而后打击对应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破获案件,抓获涉毒人员,缴获毒品和毒资,摧毁涉毒团伙网络及其经济基础。”
截至2016年6月末,仅攀枝花市已侦破涉毒案件6起,抓获嫌犯33人,缴获毒品(海洛因)38公斤,缴获涉毒资产92万余元。基于反洗钱工作在辖区禁毒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先后获得“全省禁毒工作先进集体”、攀枝花市禁毒委通报表扬等荣誉。
“洗钱行为都需要掩饰、隐瞒资金的真实来源、性质和用途。反洗钱的核心在于切断或阻塞犯罪活动的资金运行‘生命线’,对有组织犯罪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负责人强调。
随着经济金融领域的违法活动不断演变,金融业态风险多样化,人行反洗钱工作任重道远。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和日益繁重的任务,已经成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新常态。
据介绍,近年来,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作为基层机构,多措并举,始终坚持“守土有责,有所作为”,银警反洗钱协作机制见成效。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监测水平。按照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禁毒反洗钱金融情报工程要求,在成都分行的具体指导下,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利用自主开发的禁毒反洗钱信息管理系统优势,提升了大数据管理水平,以“案例类型化、类型特征化、特征模型化”原则,精准分析涉毒人员特征,优化地域特征和预警阀值,提高了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人技结合,有效甄别。通过系统自动筛选预警,人工集中分析甄别,形成可靠判断及时通报线索,同时对可疑交易行为持续监测。2015年以来,共向公安禁毒部门移交涉毒重点可疑线索16批次,为公安机关实施精准打击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随着案件陆续侦破,金融情报价值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其中卢××贩毒案已被上级人民银行列为“银警”成功合作的教学案例。
三是加强分析,情报会商。分析涉毒案例,把握地区涉毒洗钱活动特征。探索报告机构、人民银行和公安机关共同参与涉毒可疑交易报告联合会商机制,提高报告情报价值。同时,各方均配备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业务骨干担任禁毒反洗钱专职联络员,严格情报信息归口管理,严防泄密,实现无缝对接。
四是监督检查,筑牢防线。建立内控制度、识别客户身份、报告可疑交易、保存交易记录等,都是反洗钱打击犯罪活动的利器。通过禁毒反洗钱工作,加大禁毒宣传、培训和风险提示工作,为公安部门打击犯罪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