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新闻网,金融时报主办的财经新闻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评论 >

追求规模至关重要 佳兆业三年千亿销售目标不会改变

来源: 新浪 作者: root 发布时间:2017-10-07

  追求规模至关重要 佳兆业:三年千亿销售目标不会改变

  许晓

  沉寂了两年,佳兆业(1638.HK)又重回地产江湖,并高调宣布:要在未来3年冲刺千亿目标。

  从业绩来看,今年上半年,佳兆业核心净利润同比上涨25%,已实现扭亏为盈。同时,佳兆业近日正拟收购明家联合(300242.SZ),谋求多元化转型。

  佳兆业方面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函中表示,收购明家联合,佳兆业拥有了以移动数字营销为主业的境内上市公司平台,将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不过,记者了解到,佳兆业上半年负债总额1666亿元,负债率达86.95%。对此,佳兆业方面表示,企业追求规模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将继续深耕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且3年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不会改变。

  多元化转型

  近日,佳兆业集团公布,就拟收购明家联合21.25%的股本,现金代价约为人民币17.58亿元,2017年9月12日,买方与卖方订立补充协议,以对协议作出修订。事实上,此次收购是佳兆业通过其全资控股的深圳市一号仓佳速网络有限公司来受让明家联合股权,并获得这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家联合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微降0.12%,对应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6.91%。不过,在佳兆业看来,目标公司质地优质,集团看好其业务及发展前景。另外,目标公司具有成熟的移动互联网行销业务,不但自身业务独立及运营良好,而且与本集团其他业务能产生很好的协同效益。

  从业务层面来看,明家联合原从事电涌保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进行资产重组后,开始向互联网行销转型。2016年初,明家联合完成了原有电涌保护业务的剥离,主营业务转变为互联网行销。

  “本次收购是佳兆业实施多元化转型的重要一步,也是进入‘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重要举措。”佳兆业方面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全力支持明家联合在移动数字营销业务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互联网营销上市公司。中长期目标将推动目标公司成为服务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服务能力由移动营销领域拓展至互联网IT支持与大数据等领域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

  记者了解到,佳兆业转型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新型房地产服务供应商。佳兆业方面表示,随着房地产企业作为城市建设者及城市配套服务供应商的角色日益凸显,佳兆业确立多元化转型之路。未来,佳兆业不再是单纯的房地产公司,而是囊括城市运营主要产业平台的综合性公司。

  事实上,佳兆业一直在谋求多元化发展。截至去年底,佳兆业旗下已经形成了金融、文体、商业、酒店、物业、地产、城市更新七个集团。佳兆业方面表示,未来本集团将继续深化于文体旅游、科技及大健康等产业的布局,实现由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向新型房地产服务供应商的转变。

  继续深耕一二线城市

  多元化布局的战略布局下,追求规模的佳兆业提出3年达到千亿元的销售目标。

  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佳兆业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额224.6亿元,同比增长约62.6%;实现合约销售面积为13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0.3%;实现合约销售单价1617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5%。对于今年400亿元的销售目标,佳兆业已完成了56%。

  据公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佳兆业集团拥有土地储备2160万平方米。从佳兆业的土地储备结构来看,这2160万平方米中,有80%位于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其中,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的销售贡献分别达54.3%及21.5%,一线城市销售贡献占合约销约60%。

  目前一二线楼市降温,在大多数开发商开始转入三四线城市的背景下,佳兆业是否会改变城市布局?对此,佳兆业方面表示,在城市布局方面,公司将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京津翼一体化等国家重点政策导向,继续深耕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并深化核心城市周边布局,同时结合本集团在文化体育、健康科技等产业领域布局的资源优势,积极把握国家产城融合、租赁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尽管旧改遭遇集体土地入市、一二线城市调控加码,但似乎并不影响佳兆业进军千亿俱乐部的决心。佳兆业方面表示,公司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政策和手头项目资源,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完成销售目标;此外公司在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有众多优质项目,目前也在加快这些重点项目的推进,按照目前的推进进度,3年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金融要闻

    加速全国布局 亿达中国力推“跨越2017”战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首页 - 金融要闻 - 银行业界 - 地方金融 - 经济评论 - 证券基金 - 保险行业 - 百家点评 - 科技金融 - 互联网+ - 专题
    中国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16 中国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豫ICP备1301216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