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业界 >

DeepFlow携手保险行业巨头亮相SIGCOMM,展示AI可观测性于金融系统的价值

来源: 北国网 作者: 网络 发布时间:2025-09-25

  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旗舰会议 SIGCOMM 2025 的首届 Next-Generation Network Observability (NGNO) Workshop 上,云杉网络与中国某头部保险集团展示“基于 DeepFlow 智能体的IT健康评估和故障诊断平台”,成为全球产学研关注的焦点。作为保险行业首个实现 “可视 — 维稳 — 智能” 全阶段落地的标杆项目,其不仅印证了AI时代下智能体和可观测性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价值,更为此保险科技公司践行 “科技资源整合、服务能力支撑、运营共享服务、价值创造” 四大战略定位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为金融行业 IT 转型输出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一、行业共性挑战:复杂金融IT架构下的稳定性之困

  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保险行业 IT 系统正面临 “监管合规高压” 与 “技术架构复杂” 的双重夹击。保险科技公司肩负着为全集团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撑,全力承接集团科技底座建设。其算力底座云平台承载着寿险、财险、健康险等多业务线的核心交易,日均保单处理量超百万笔,支付网关峰值 QPS 突破 10 万。由于各子公司业务场景差异,上云架构呈现 “云原生改造、分布式改造、迁移方式多样” 等多元模式,叠加万量级容器云主机的规模效应,运维体系遭遇四大核心挑战:

  1. 灰盒化盲区:2000 + 微服务、5000 + 容器节点构成复杂拓扑,组件类型横跨传统与云原生技术栈,监控盲点导致故障误报率居高不下;

  2. 数据孤岛:原有监控、日志、告警、追踪工具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保单交易失败却查不到网络链路异常” 成为常态;

  3. 协同低效:子公司运维团队能力参差,跨部门排查故障时需人工整合多系统数据,沟通成本占运维工时的 40%;

  4. 未知应对不足:常规 SOP 仅覆盖 30% 已知故障场景,面对信创改造中的软硬件兼容问题等突发状况,常陷入“无策可依”的被动局面。

  这些痛点并非个例,而是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难题 —— 随着信创政策深化与云原生渗透率提升,70% 以上的保险机构均面临 “技术架构迭代速度远超运维能力升级” 的矛盾,IT系统稳定性已成为制约业务创新的核心瓶颈。

  二、破局之道:构建“可视-维稳-智能”的运维新范式

  针对上述挑战,DeepFlow 智能体并未采用 “通用化方案”,而是通过 “零侵扰采集、一体化数仓、智能体驱动” 三大核心能力,深入保险科技公司业务场景工作流,协同构建 “可视 — 维稳 — 智能” 三阶演进体系,实现从技术工具到生产力引擎的蜕变:

  1、可视阶段:eBPF 驱动的全栈数据打通

  保险核心系统对 “业务连续性” 要求严苛,任何插码、重启操作都可能引发交易中断风险。DeepFlow 智能体基于 eBPF 内核技术实现零侵扰采集,彻底解决这一痛点:

  ● 覆盖应用、容器、网络、存储、数据库等多维度指标、追踪、日志、剖析数据,突破了传统监控的覆盖局限,打开了IT系统普遍存在的观测盲区,将全链路追踪覆盖度提升5倍;

  ● 自动化文本标签注入技术,构建起全自动化的数据治理新范式,实现数据治理全流程“去人工化”,通过统一的标签语义标准,消除运维数据孤岛,使跨团队协作效率提升60%,业务系统故障定位时间缩短90%。

  2、维稳阶段:混沌工程构建稳态防线

  为破解 “已知故障处置慢” 的问题,方案将混沌工程与DeepFlow智能体强化学习过程深度融合:

  ● 模拟实例宕机、网络抖动、版本回滚等近 50 类场景故障自动化注入、反馈、评测、反思、强化过程,加速智能体的学习训练周期。

  ● 自动生成多级应急预案和自动化脚本,涵盖故障检测、根因定位及二次演练,确保已知风险能“一键处置”,例如针对支付网关超时问题,可自动触发安全组策略回滚;

  ● 建立 SLO/SLA 动态监控体系,将 “保单交易成功率≥99.99%、支付网关 P99 时延 < 400ms” 等业务指标纳入告警基线,实现风险 “先预见、后响应”。

  3、智能阶段:强化学习驱动的自适应运维

  依托大模型与强化学习技术,DeepFlow 智能体实现对未知故障的有效应对,达成 “1-5-10” 业务保障目标(1 分钟发现、5 分钟定位、10 分钟恢复):

  ● 基于评测(Evaluation)与反思(Reflexion)机制构建运维专家模型,内置 120 + 保险行业故障场景,2025 年 7 月寿险模块响应慢事件中,1 分钟关联服务超时与节点连接异常数据,5 分钟定位客户端配置根因;

  ● 7×24 小时自动化巡检替代人工值守,在同年 7 月的寿险模块巡检中,提前 3 天发现 “mobile-auth-sit 服务 ACK 缺失异常”,通过防火墙规则优化建议避免业务中断;

  ● 支持在线学习迭代,随着故障演练与生产反馈持续优化策略,未知场景响应准确率每月提升 15%。

  三、量化价值:从成本中心到业务创新引擎的蜕变

  通过全栈观测平台实时采集、全链路校验,并在项目实施的 6 个月内持续监控和优化,充分验证了“可视—维稳—智能”运维模式对金融级云平台的韧性提升和运营效率改进效果。

  除核心指标优化外,方案更带来多重衍生价值:在云迁移过程中,自动化兼容性检测使开发周期缩短 30%;信创改造阶段提前识别国产化组件风险,确保过渡平稳;每年节省千万级基础设施投入,释放资金用于业务创新;运维人效提升 30%,事故率降低 80%,实现 “降本、增效、提质” 三重收益。

  四、产业启示:可观测性正从“技术概念”走向“业务刚需”

  此保险科技公司与云杉网络的合作案例,折射出一个产业趋势: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全栈可观测性已不再是 “运维部门的技术工具”,而是 “支撑业务连续性、满足监管合规、驱动降本提效” 的核心基础设施。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这一趋势的落地需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 “业务与 IT 的深度绑定”,避免技术方案脱离保单交易、支付结算等核心场景;二是 “合规与效率的平衡”,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运维成本;三是 “生态协同”,像云杉网络联合清华、北大创办的第一届下一代网络可观测性(NGNO)研讨会,正是希望通过 “产学研用” 协同加速技术落地。

  正如 SIGCOMM 2025 NGNO Workshop 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张晗所言:“DeepFlow 智能体在中国头部保险集团的实践,证明了下一代网络可观测性技术的产业价值 —— 它不仅能解决技术问题,更能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结语

  从中国某头部保险集团基于智能体的 IT 健康度评估和故障诊断平台,到全球金融机构的关注与跟进,DeepFlow 智能体的落地标志着保险行业 IT 运维正式进入 “智能防御” 时代。未来,随着 AI 大模型与可观测性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保险机构将借助这类 “业务导向、合规适配、价值量化” 的解决方案,破解数字化转型中的 IT 困局,实现 “系统稳定、业务增长、合规达标” 的多重目标。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金融要闻

    上投摩根基金:二季度市场有望企稳 成长标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首页 - 金融要闻 - 银行业界 - 地方金融 - 经济评论 - 证券基金 - 保险行业 - 百家点评 - 专题 - 科技金融 - 互联网+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鄂ICP备13022161号

    返回顶部